关于古代包袋的发展概述

在漫长的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变迁中,可以说包袋几乎和服装同时出现,又同时伴随着服装的变化而演变。
我国最早出现的包袋叫“荷囊”,也叫“佩囊”,在商周之时已在民间普及,男性用的多为皮革制成,女性用的多为丝帛之作。商周之后,用布帛材料制作的荷囊均已为男女接受。当时的佩囊多用来存放零星细物或香料。因具体装载物的不同,在不同朝代其称谓也各有不同。

关于古代包袋的发展概述
唐宋时期,高品级的官吏多佩带“鱼袋”(荷囊的另一称谓),多用来存放鱼符、文具等。
元代时佩囊又称为“荷包”,存放文具的称为“算袋”,存放钱币的称为“搭链”。
清代时期,佩囊在异性间较流行,其装饰价值也被重视起来。多以丝织物制成,上面多有彩绣,款式变化也很多样,除传统的方形、圆形外,还有葫芦形、荔枝形、鸡心形、灯笼形等。
民国时期,由于西方生活方式对我国的渗透,西式服装的冲击,造式各异、种类繁多的服饰在我国流行起来,同时造成与之协调配套的款式多样、造型各异的包袋面世。
新中国成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,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包袋设计发展缓慢。20世纪六七十年代,乡下亲邻走亲串户中多见的是用一块较大的方形织巾,把其四个角交叉束缚在一起,就形成一个简单实用的盛放糖、酒之物的袋子。改革开放后,国外的皮具时尚风潮对我国的影响很大,随着我国科技、经济的飞跃发展与国际间时尚信息交流的扩大,
我国的制袋业已进人了一个蒸蒸日上、百花齐放、万紫千红、繁荣与竞争并存的鼎盛时期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